半岛体育9月12日消息,“从最近的酒类销售情况来看,除茅台酒外,其他品牌都处在去库存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双节传统销售旺季,一位酱香酒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中秋、国庆两大传统节日向来是白酒企业去库存的黄金期,销量占比往往能达到全年的20%至30%。按惯例,每年9月份伊始,白酒企业便紧锣密鼓地推出新品或开展营销活动。不过,就今年的市场而言,业界销售预期普遍谨慎。据记者走访了解,尽管白酒企业正不断深入跟踪、研究主力消费群体需求和偏好,但行业对“市场正处深度调整期”似乎已达成共识。业内普遍认为,在此轮调整中,马太效应将愈发凸显,能生存下来的品牌大多在各自“价位带”极具代表性。(证券日报)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半岛体育9月12日消息,“从最近的酒类销售情况来看,除茅台酒外,其他品牌都处在去库存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双节传统销售旺季,一位酱香酒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中秋、国庆两大传统节日向来是白酒企业去库存的黄金期,销量占比往往能达到全年的20%至30%。按惯例,每年9月份伊始,白酒企业便紧锣密鼓地推出新品或开展营销活动。不过,就今年的市场而言,业界销售预期普遍谨慎。据记者走访了解,尽管白酒企业正不断深入跟踪、研究主力消费群体需求和偏好,但行业对“市场正处深度调整期”似乎已达成共识。业内普遍认为,在此轮调整中,马太效应将愈发凸显,能生存下来的品牌大多在各自“价位带”极具代表性。(证券日报)
2024-09-12
半岛体育最集中的海外华人区、全球经济增长下一个火车头、复制中国模式就能成功的“新手村”……各种buff叠在一起,让东南亚成为当之无愧的“出海第一站”。
而对于出海百余年仍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白酒而言,东南亚的属性释放带来了向上一步走的台阶。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酣客君丰等一批白酒企业在奔赴东南亚的同时也在试图携团出海,“走出去”的方式也慢慢从产品出海转变为产业融合。
在世界经济视角聚焦东南亚的今天,白酒停靠“出海第一站”能否为国际化之路打开局面?
01 酒企扎堆东南亚
1915年,中国白酒品牌参展“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被认为是近代史上中国白酒第一次集中出海,这些白酒在展会上为中国白酒拿下了8枚奖章,其中包括汾酒、衡水老白干、刘伶醉、宝丰酒获得的4枚甲等大奖章和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西凤酒等四枚金奖。
而在此之后不久,更是有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白酒品牌开始探索国际贸易的道路,并一路坚持到今天。不过由于文化以及饮酒习惯差异等原因,截至目前为止,海外消费者除了华人之外,对白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中国白酒的出海依然处在初步阶段。
但随着东南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全球掀起东南亚淘金热后,文化和习惯的鸿沟搭上了一座微妙的桥梁,中国白酒进军东南亚正式“上桥”。
不久前,沱牌舍得在马来西亚举行了“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上市发布会,正式登陆东南亚核心市场马来西亚。舍得酒业总裁唐珲在发布会上提到,马来西亚是舍得酒业的第一个海外深耕国家,并且力争将马来西亚打造成舍得酒业全球化布局的样板和典范。
图片来源:舍得酒业公众号
深耕东南亚,是不少酒企进一步探索国际化的重要路径。过去几年,茅台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多次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活动,将“中国茅台·香飘世界”融入东南亚市场。而随着泰国在2023年成为东南亚茅台酒销量最大的市场,这里也成了茅台深入东南亚市场的战略要地。
西凤酒同样在重压东南亚。今年6月,西凤酒授权丁丁商城在东南亚五国(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的代理权。而基于丁丁商城为柬埔寨权威烟酒供应链及线上采购批发平台这一身份,西凤酒将以柬埔寨为中心,向东南亚辐射、落地、生根、成长,完成对东南亚市场的攻城略地。
图片来源:西凤酒公众号
另外,泸州老窖国窖通过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等活动,迅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打开知名度,这里已经是泸州老窖最核心的海外市场之一,连续3年呈现25%以上的增长。
大哥们把路探了一遍,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弟们也紧随其后。今年7月,酣客君丰、国台、贵酒、金沙、怀庄等30余家贵州白酒企业借着2024新加坡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在新加坡组团亮相;而在5月,由贵州省商务厅主办、茅台带头的“黔酒全球行”同样在新加坡落脚并着重在经贸往来及多边合作上进行洽谈沟通。
图片来源:酣客君丰公众号
02 新时代的金窝窝
白酒出海念叨了很多年,酒企们的足迹也走过很多地方,亚太的日韩,欧洲的丹麦、芬兰,非洲的赞比亚、坦桑尼亚……都有中国白酒的身影。但整体来看,除了亚太地区因儒文化同根同源而具备的文化认同阻碍较小之外,其余地区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算迅速。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量约1.5万千升,占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2%。总出口额约为8亿美元(约57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海外营收的43.5亿元就占去了超过七成,五粮液出口的10.04亿元再分去约两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出口总量还是品牌活跃度来看,白酒出海依然在起步阶段。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不得不提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出海一直以来颇为青睐海外华人的支持,在海外本土消费者开拓上的进展相对缓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作为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成了绕不开的一站。
据统计,全球共计有超过6000万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有超过3000万人聚集在东南亚地区。这里有全球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华人数量高达2000多万),也有世界上华人占比最高的国家新加坡(华人占74%左右),也有至今保持着汉族传统的国家马来西亚。这里是一片与中国文化、中国白酒文化天然有着极强亲和力的市场。
这种亲和力实际上从早年间东南亚资本入华投资中国白酒企业也能看得出来。早在2005年,随着中国加入WTO而引起的外资入华热潮,“泰国酒王”TCC集团就曾出资5500万元整体收购云南玉林泉酒业,这也是国内第一家被外资收购的白酒企业。而玉林泉酒业则在2009年5月被纳入TCC集团旗下国际酒业,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玉林泉酒业官网
当然,仅仅靠着血脉上的亲近并不能将东南亚锁定为“出海第一站”。在商言商,站在商业的角度来看,随着近几年东南亚人口红利释放、世界经济增长极的转移,全球已经掀起了空前的东南亚掘金潮。
从自身条件来看,东南亚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期。新加坡DBS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内,东南亚六大经济体将以年均5.1%的速度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在这样的诱惑下,世界各地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等一大批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人口红利、稳定的经济增速以及强大消费潜力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让不少人想到了20年前的中国。20年后,当中国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一个等级且竞争更为激烈之后,东南亚作为“替补选手”补位跟上。更有观点认为,各大产业复制中国模式进入东南亚有极大的成功可能性,东南亚就是中国之后的另一个“新手村”。
事实上,无论是富士康“迁都”越南,还是苹果生产基地转移至马来西亚,抑或特斯拉曾试图在泰国建厂,都在尝试将曾经在中国走过并成功了的模式搬至东南亚,来一次“梅开二度”。
当然,在这场热潮中,中国产业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入。大到高铁、通讯,小到快递、网购,从衣食住行到金融投资,中国元素正在慢慢融入并串联起东南亚。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欧美市场走得相对困难的中国白酒,无疑搭建起了产业融合的快车道。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市场三要素是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意向。随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日渐频繁,人口的交往非常常态化。在这种状态之下,中国的消费习惯和品牌文化是非常密切的,渗透在东南亚的相关国家。此时,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第一站选择东南亚是必然选择。因为有足够多的人口,有足够强大的购买力,有非常显著且非常清晰的购买意向,所以中国的白酒国际化选择东南亚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03 跳向下一站之前
全球产业齐聚东南亚淘金,白酒趁热“下南洋”赶集。而浓厚的华人氛围以及累积已久的中国商业模式“东南亚化”为中国白酒在东南亚市场迅速扎根打下基础。
但不容忽视的是,站在优势基础之上并不意味着这场出海之旅就是板上钉钉的顺风船。在肖竹青看来,白酒国际化最核心的三大障碍在于口味、客单价以及营销逻辑与当前烈酒市场的融合困难。
具体来看,在口味上,尽管国际烈酒市场上不乏Spirytus(96度)、Everclear(95度)、Golden Grain(95度)这样的高度烈酒,但由于海外消费者更习惯加冰加水等混饮方式,实际上的饮用度数在40度以下,且口味上也更青睐果香型烈酒,这一点与中国白酒的饮用方式有很大区别;而在客单价上,国际白酒的客单价是12美元或者十欧元,中国的白酒价格明显高于这一价格,在缺乏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很难促成消费;在营销上,国际品牌更擅长从情绪价值上入手,海外消费者也更习惯于此,而白酒营销则更倾向于隐晦含蓄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从这几点来看,即便落脚在华人氛围浓厚的东南亚市场,中国白酒与国际接轨依然还需要在更多方面根据国际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著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当前已经成长为国际市场的踏板,相当于全球品牌的“集散地”。这也意味着东南亚市场的成功攻克即意味着企业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全球,当然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白酒将面临更为残酷的国际化竞争。
徐雄俊在《精准定位》一书中也强调,在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对品牌的精准定位也要求更高。他提到,在国际市场,中国白酒头部品牌具备资金、人力、渠道等多方优势势能,这也意味着当前白酒出海的重点在高端市场。为此,在未来开拓市场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当地高端客户人群,稳固白酒高端形象,为未来中国白酒在国际烈酒市场的高端地位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东南亚市场确实是中国白酒国际化进阶的一块优质跳板。它的存在犹如过去香港之于中国贸易一般。而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调整以及全国经济重点重新划分,白酒出海路径也逐步清晰。
当前市场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白酒出海已经可以借助全球经济体系的秩序重整,从我国对外最大的贸易地区中国大湾区、港澳台地区出发,延伸向我国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区域东南亚、东盟,并借此跳往更广阔的欧美国家市场,从而形成“大湾区-港澳台-东南亚-东盟-欧美国家”完整的出海链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走稳每一步,站稳每一站。
半岛体育最集中的海外华人区、全球经济增长下一个火车头、复制中国模式就能成功的“新手村”……各种buff叠在一起,让东南亚成为当之无愧的“出海第一站”。
而对于出海百余年仍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白酒而言,东南亚的属性释放带来了向上一步走的台阶。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酣客君丰等一批白酒企业在奔赴东南亚的同时也在试图携团出海,“走出去”的方式也慢慢从产品出海转变为产业融合。
在世界经济视角聚焦东南亚的今天,白酒停靠“出海第一站”能否为国际化之路打开局面?
01 酒企扎堆东南亚
1915年,中国白酒品牌参展“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被认为是近代史上中国白酒第一次集中出海,这些白酒在展会上为中国白酒拿下了8枚奖章,其中包括汾酒、衡水老白干、刘伶醉、宝丰酒获得的4枚甲等大奖章和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西凤酒等四枚金奖。
而在此之后不久,更是有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等白酒品牌开始探索国际贸易的道路,并一路坚持到今天。不过由于文化以及饮酒习惯差异等原因,截至目前为止,海外消费者除了华人之外,对白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中国白酒的出海依然处在初步阶段。
但随着东南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全球掀起东南亚淘金热后,文化和习惯的鸿沟搭上了一座微妙的桥梁,中国白酒进军东南亚正式“上桥”。
不久前,沱牌舍得在马来西亚举行了“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上市发布会,正式登陆东南亚核心市场马来西亚。舍得酒业总裁唐珲在发布会上提到,马来西亚是舍得酒业的第一个海外深耕国家,并且力争将马来西亚打造成舍得酒业全球化布局的样板和典范。
图片来源:舍得酒业公众号
深耕东南亚,是不少酒企进一步探索国际化的重要路径。过去几年,茅台在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多次市场调研和品牌推广活动,将“中国茅台·香飘世界”融入东南亚市场。而随着泰国在2023年成为东南亚茅台酒销量最大的市场,这里也成了茅台深入东南亚市场的战略要地。
西凤酒同样在重压东南亚。今年6月,西凤酒授权丁丁商城在东南亚五国(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缅甸)的代理权。而基于丁丁商城为柬埔寨权威烟酒供应链及线上采购批发平台这一身份,西凤酒将以柬埔寨为中心,向东南亚辐射、落地、生根、成长,完成对东南亚市场的攻城略地。
图片来源:西凤酒公众号
另外,泸州老窖国窖通过1573“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之旅等活动,迅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打开知名度,这里已经是泸州老窖最核心的海外市场之一,连续3年呈现25%以上的增长。
大哥们把路探了一遍,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弟们也紧随其后。今年7月,酣客君丰、国台、贵酒、金沙、怀庄等30余家贵州白酒企业借着2024新加坡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在新加坡组团亮相;而在5月,由贵州省商务厅主办、茅台带头的“黔酒全球行”同样在新加坡落脚并着重在经贸往来及多边合作上进行洽谈沟通。
图片来源:酣客君丰公众号
02 新时代的金窝窝
白酒出海念叨了很多年,酒企们的足迹也走过很多地方,亚太的日韩,欧洲的丹麦、芬兰,非洲的赞比亚、坦桑尼亚……都有中国白酒的身影。但整体来看,除了亚太地区因儒文化同根同源而具备的文化认同阻碍较小之外,其余地区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并不算迅速。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白酒商品累计出口量约1.5万千升,占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2%。总出口额约为8亿美元(约57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海外营收的43.5亿元就占去了超过七成,五粮液出口的10.04亿元再分去约两成。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出口总量还是品牌活跃度来看,白酒出海依然在起步阶段。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不得不提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出海一直以来颇为青睐海外华人的支持,在海外本土消费者开拓上的进展相对缓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作为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成了绕不开的一站。
据统计,全球共计有超过6000万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就有超过3000万人聚集在东南亚地区。这里有全球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华人数量高达2000多万),也有世界上华人占比最高的国家新加坡(华人占74%左右),也有至今保持着汉族传统的国家马来西亚。这里是一片与中国文化、中国白酒文化天然有着极强亲和力的市场。
这种亲和力实际上从早年间东南亚资本入华投资中国白酒企业也能看得出来。早在2005年,随着中国加入WTO而引起的外资入华热潮,“泰国酒王”TCC集团就曾出资5500万元整体收购云南玉林泉酒业,这也是国内第一家被外资收购的白酒企业。而玉林泉酒业则在2009年5月被纳入TCC集团旗下国际酒业,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玉林泉酒业官网
当然,仅仅靠着血脉上的亲近并不能将东南亚锁定为“出海第一站”。在商言商,站在商业的角度来看,随着近几年东南亚人口红利释放、世界经济增长极的转移,全球已经掀起了空前的东南亚掘金潮。
从自身条件来看,东南亚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期。新加坡DBS银行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内,东南亚六大经济体将以年均5.1%的速度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在这样的诱惑下,世界各地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等一大批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
人口红利、稳定的经济增速以及强大消费潜力这些标签组合在一起,让不少人想到了20年前的中国。20年后,当中国经济体在全球范围内上升一个等级且竞争更为激烈之后,东南亚作为“替补选手”补位跟上。更有观点认为,各大产业复制中国模式进入东南亚有极大的成功可能性,东南亚就是中国之后的另一个“新手村”。
事实上,无论是富士康“迁都”越南,还是苹果生产基地转移至马来西亚,抑或特斯拉曾试图在泰国建厂,都在尝试将曾经在中国走过并成功了的模式搬至东南亚,来一次“梅开二度”。
当然,在这场热潮中,中国产业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入。大到高铁、通讯,小到快递、网购,从衣食住行到金融投资,中国元素正在慢慢融入并串联起东南亚。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欧美市场走得相对困难的中国白酒,无疑搭建起了产业融合的快车道。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市场三要素是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意向。随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日渐频繁,人口的交往非常常态化。在这种状态之下,中国的消费习惯和品牌文化是非常密切的,渗透在东南亚的相关国家。此时,中国白酒的国际化第一站选择东南亚是必然选择。因为有足够多的人口,有足够强大的购买力,有非常显著且非常清晰的购买意向,所以中国的白酒国际化选择东南亚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03 跳向下一站之前
全球产业齐聚东南亚淘金,白酒趁热“下南洋”赶集。而浓厚的华人氛围以及累积已久的中国商业模式“东南亚化”为中国白酒在东南亚市场迅速扎根打下基础。
但不容忽视的是,站在优势基础之上并不意味着这场出海之旅就是板上钉钉的顺风船。在肖竹青看来,白酒国际化最核心的三大障碍在于口味、客单价以及营销逻辑与当前烈酒市场的融合困难。
具体来看,在口味上,尽管国际烈酒市场上不乏Spirytus(96度)、Everclear(95度)、Golden Grain(95度)这样的高度烈酒,但由于海外消费者更习惯加冰加水等混饮方式,实际上的饮用度数在40度以下,且口味上也更青睐果香型烈酒,这一点与中国白酒的饮用方式有很大区别;而在客单价上,国际白酒的客单价是12美元或者十欧元,中国的白酒价格明显高于这一价格,在缺乏市场基础的情况下很难促成消费;在营销上,国际品牌更擅长从情绪价值上入手,海外消费者也更习惯于此,而白酒营销则更倾向于隐晦含蓄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从这几点来看,即便落脚在华人氛围浓厚的东南亚市场,中国白酒与国际接轨依然还需要在更多方面根据国际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著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当前已经成长为国际市场的踏板,相当于全球品牌的“集散地”。这也意味着东南亚市场的成功攻克即意味着企业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全球,当然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白酒将面临更为残酷的国际化竞争。
徐雄俊在《精准定位》一书中也强调,在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对品牌的精准定位也要求更高。他提到,在国际市场,中国白酒头部品牌具备资金、人力、渠道等多方优势势能,这也意味着当前白酒出海的重点在高端市场。为此,在未来开拓市场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当地高端客户人群,稳固白酒高端形象,为未来中国白酒在国际烈酒市场的高端地位打下基础。
总体而言,东南亚市场确实是中国白酒国际化进阶的一块优质跳板。它的存在犹如过去香港之于中国贸易一般。而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调整以及全国经济重点重新划分,白酒出海路径也逐步清晰。
当前市场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白酒出海已经可以借助全球经济体系的秩序重整,从我国对外最大的贸易地区中国大湾区、港澳台地区出发,延伸向我国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区域东南亚、东盟,并借此跳往更广阔的欧美国家市场,从而形成“大湾区-港澳台-东南亚-东盟-欧美国家”完整的出海链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走稳每一步,站稳每一站。
2024-09-09
2024-09-09
半岛体育白酒消费市场已经进入转型期,结构性繁荣、挤压式增长成为行业新特点。在这种形势下,能否打造紧密型厂商关系、是否拥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经销商队伍,成为酒企穿越新周期的关键。
这一趋势在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云酒头条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20家白酒上市公司(岩石股份未披露)的经销商总数超过5.4万家,同比增长2000家,拥有经销商数量最多的依然还是老白干酒,多达11423家。
与此同时,各家企业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也是大相径庭,经销商数量增长的企业多达15家,数量下降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经销商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五粮液,达到了366家。而这种变化也直观地反映在了业绩上。
经销商增减,关联业绩表现
经销商向来是白酒销售的主力军,其数量的增减直接关系到酒企的业绩。这在老白干酒、酒鬼酒的身上有鲜明体现。
老白干酒的经销商数量多年来始终稳居第一名,这也为其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老白干酒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0.65%;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40.25%,实现了业绩与净利润双增。
具体到各销售区域,经销商对老白干酒的贡献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老白干酒在河北、山东、安徽、湖南等白酒消费大省的营业收入均有增长,而河北、安徽的经销商数量分别增加了113家、20家,湖南的经销商数量虽然减少了141家,但是总数仍有8508家。
业内人士认为,老白干酒业绩的增长与其采取了积极的经销商政策有很大关系。老白干酒致力于打造“名酒-名商-名企”闭环,不断优化经销商网络布局,注重动销和开瓶率等,从而带来业绩的飞升。
酒鬼酒半年报中,业绩与经销商数量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同向变动。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下降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71.32%。同期公司经销商数量减少473家,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的经销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但也应该看到,酒鬼酒反应迅速、及时调整,其第二季度营业收入降幅较第一季度大幅收窄,终端建设成果逐步开始向客户回款效果转化,形成了BC联动的市场正向循环。
走出根据地,加快全国化
除了经销商总数上的变化,许多上市酒企的经销商在省内、省外的布局也在起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些酒企走出根据地、走向全国化的决心。
其中,省外布局最坚决的当属洋河股份,省外经销商达到5891家,几乎是省内经销商的两倍,今年上半年省外经销商又增加了62家。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洋河股份坚持战略聚焦和资源聚焦,着眼于省内市场、省外高地市场和样板市场,深度拓展全国化,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洋河股份同时坚持以“精简高效 强化统筹”为原则,迭代完善营销组织架构,发挥大区统筹的作用,增强区域市场的管理能力,推动品牌协同发展;推动厂商一体化建设,完善经销商分类分级管理和经销商服务措施,稳定和提升经销商信心……上述举措立竿见影,洋河股份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6亿元,同比增长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47亿元,同比增长1.08%。
五粮液、金徽酒在省外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也很大。前者新增了366家经销商,据悉,这主要是出自五粮浓香公司,该公司深入推进市场精耕,在空白薄弱市场进行扁平化招商布局。后者省外经销商新增了147家,达到了739家,超过省内经销商数量的2倍。财报显示,金徽酒在西北市场已经形成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正积极拓展华东市场、北方市场和互联网市场,逐步打造全国化品牌。
山西汾酒、舍得酒业的经销商数量也增长很快。
山西汾酒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7.46亿元,同比增长19.65%;归母净利润为84.1亿元,同比增长24.27%,其中,营收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
在渠道管理方面,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经销商数量为4196户,报告期内增加341户,减少85户。这主要是山西汾酒加大了对长江以南百强县空白市场的招商力度。山西汾酒持续拓展全国市场,通过持续精耕长江以南核心市场,优化长三角、珠三角等潜力市场战略方案,提升整体布局水平,长江以南市场实现稳步突破。
这种布局亦体现在了业绩上: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在省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3.94亿元,同比增长11.36%;省外市场销售收入142.66亿元,同比增长25.68%。可以看出,山西汾酒的省外营收增速和营收占比均高于省内,足以体现其全国化成效显著。
舍得酒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当前,舍得酒业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化布局,已初具规模,共有经销商2809家,较2023年末增加了154家,这代表了经销商对舍得酒业品牌的认可,也说明舍得酒的全国化潜力仍在释放。
省外经销商数量远超省内的代表企业还有顺鑫农业、伊力特、天佑德酒、皇台酒业,加快全国化布局已成为越来越多白酒股的选择。
在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曾提出,“成为全国品牌”是各大白酒品牌穿越周期的重要法宝。如今看来,各大白酒品牌已经将此理念落实到了行动上。
酒企纷纷出海,开辟“第二战场”
出海,是上市酒企的另一显著变化。这从海外经销商的数量变化可以明显看出。
贵州茅台的海外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了106家,为所有酒企之冠,这与其一向在海外市场上发挥的引领作用正相吻合。贵州茅台2023年海外营收为43.5亿元,占整个中国白酒出口额的75.1%;2024上半年,其海外市场营收达22.13亿元,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海外市场营收的一半。
茅台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提出,从2024年开始逐步增加茅台酒、酱香系列酒和集团家族产品的出口量。随着贵州茅台的海外市场营收进一步增长,其有望成为又一业绩增长极。
泸州老窖的海外经销商数量尽管有所减少,但是仍然达到92家。半年报显示,泸州老窖上半年海外营收0.93亿元,同比增长21.8%,距离2023年海外营收1.77亿元近在咫尺。
近年来,泸州老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弘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为己任,销售网络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立经销网络。
此前,泸州老窖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设立了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泸州老窖商业发展(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境外子公司,积极拓展和布局境外市场。在此次披露的财报中,泸州老窖又表示,公司在海外布局与墙内开花的路径上更加清晰明朗,闯出了一条具有泸州老窖特色的良性快速发展道路。
从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境外经销商数量可以看出,不仅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头部企业,珍酒李渡、水井坊等白酒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白酒“出海”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时势必然。而在白酒行业尚处于整体复苏阶段,白酒产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的情势下,出海,相当于帮助酒企开辟了“第二战场”。
半岛体育白酒消费市场已经进入转型期,结构性繁荣、挤压式增长成为行业新特点。在这种形势下,能否打造紧密型厂商关系、是否拥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经销商队伍,成为酒企穿越新周期的关键。
这一趋势在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中,体现得格外明显。
云酒头条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20家白酒上市公司(岩石股份未披露)的经销商总数超过5.4万家,同比增长2000家,拥有经销商数量最多的依然还是老白干酒,多达11423家。
与此同时,各家企业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也是大相径庭,经销商数量增长的企业多达15家,数量下降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经销商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五粮液,达到了366家。而这种变化也直观地反映在了业绩上。
经销商增减,关联业绩表现
经销商向来是白酒销售的主力军,其数量的增减直接关系到酒企的业绩。这在老白干酒、酒鬼酒的身上有鲜明体现。
老白干酒的经销商数量多年来始终稳居第一名,这也为其业绩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老白干酒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0.65%;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40.25%,实现了业绩与净利润双增。
具体到各销售区域,经销商对老白干酒的贡献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老白干酒在河北、山东、安徽、湖南等白酒消费大省的营业收入均有增长,而河北、安徽的经销商数量分别增加了113家、20家,湖南的经销商数量虽然减少了141家,但是总数仍有8508家。
业内人士认为,老白干酒业绩的增长与其采取了积极的经销商政策有很大关系。老白干酒致力于打造“名酒-名商-名企”闭环,不断优化经销商网络布局,注重动销和开瓶率等,从而带来业绩的飞升。
酒鬼酒半年报中,业绩与经销商数量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同向变动。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下降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71.32%。同期公司经销商数量减少473家,包括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的经销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但也应该看到,酒鬼酒反应迅速、及时调整,其第二季度营业收入降幅较第一季度大幅收窄,终端建设成果逐步开始向客户回款效果转化,形成了BC联动的市场正向循环。
走出根据地,加快全国化
除了经销商总数上的变化,许多上市酒企的经销商在省内、省外的布局也在起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些酒企走出根据地、走向全国化的决心。
其中,省外布局最坚决的当属洋河股份,省外经销商达到5891家,几乎是省内经销商的两倍,今年上半年省外经销商又增加了62家。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洋河股份坚持战略聚焦和资源聚焦,着眼于省内市场、省外高地市场和样板市场,深度拓展全国化,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洋河股份同时坚持以“精简高效 强化统筹”为原则,迭代完善营销组织架构,发挥大区统筹的作用,增强区域市场的管理能力,推动品牌协同发展;推动厂商一体化建设,完善经销商分类分级管理和经销商服务措施,稳定和提升经销商信心……上述举措立竿见影,洋河股份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6亿元,同比增长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47亿元,同比增长1.08%。
五粮液、金徽酒在省外的经销商数量变化也很大。前者新增了366家经销商,据悉,这主要是出自五粮浓香公司,该公司深入推进市场精耕,在空白薄弱市场进行扁平化招商布局。后者省外经销商新增了147家,达到了739家,超过省内经销商数量的2倍。财报显示,金徽酒在西北市场已经形成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正积极拓展华东市场、北方市场和互联网市场,逐步打造全国化品牌。
山西汾酒、舍得酒业的经销商数量也增长很快。
山西汾酒延续了去年的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7.46亿元,同比增长19.65%;归母净利润为84.1亿元,同比增长24.27%,其中,营收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
在渠道管理方面,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经销商数量为4196户,报告期内增加341户,减少85户。这主要是山西汾酒加大了对长江以南百强县空白市场的招商力度。山西汾酒持续拓展全国市场,通过持续精耕长江以南核心市场,优化长三角、珠三角等潜力市场战略方案,提升整体布局水平,长江以南市场实现稳步突破。
这种布局亦体现在了业绩上:今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在省内市场实现销售收入83.94亿元,同比增长11.36%;省外市场销售收入142.66亿元,同比增长25.68%。可以看出,山西汾酒的省外营收增速和营收占比均高于省内,足以体现其全国化成效显著。
舍得酒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亿元。当前,舍得酒业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化布局,已初具规模,共有经销商2809家,较2023年末增加了154家,这代表了经销商对舍得酒业品牌的认可,也说明舍得酒的全国化潜力仍在释放。
省外经销商数量远超省内的代表企业还有顺鑫农业、伊力特、天佑德酒、皇台酒业,加快全国化布局已成为越来越多白酒股的选择。
在AIIC 2023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曾提出,“成为全国品牌”是各大白酒品牌穿越周期的重要法宝。如今看来,各大白酒品牌已经将此理念落实到了行动上。
酒企纷纷出海,开辟“第二战场”
出海,是上市酒企的另一显著变化。这从海外经销商的数量变化可以明显看出。
贵州茅台的海外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了106家,为所有酒企之冠,这与其一向在海外市场上发挥的引领作用正相吻合。贵州茅台2023年海外营收为43.5亿元,占整个中国白酒出口额的75.1%;2024上半年,其海外市场营收达22.13亿元,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海外市场营收的一半。
茅台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提出,从2024年开始逐步增加茅台酒、酱香系列酒和集团家族产品的出口量。随着贵州茅台的海外市场营收进一步增长,其有望成为又一业绩增长极。
泸州老窖的海外经销商数量尽管有所减少,但是仍然达到92家。半年报显示,泸州老窖上半年海外营收0.93亿元,同比增长21.8%,距离2023年海外营收1.77亿元近在咫尺。
近年来,泸州老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弘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为己任,销售网络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立经销网络。
此前,泸州老窖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设立了泸州老窖国际发展(香港)有限公司、泸州老窖商业发展(北美)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境外子公司,积极拓展和布局境外市场。在此次披露的财报中,泸州老窖又表示,公司在海外布局与墙内开花的路径上更加清晰明朗,闯出了一条具有泸州老窖特色的良性快速发展道路。
从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境外经销商数量可以看出,不仅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头部企业,珍酒李渡、水井坊等白酒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白酒“出海”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时势必然。而在白酒行业尚处于整体复苏阶段,白酒产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的情势下,出海,相当于帮助酒企开辟了“第二战场”。
2024-09-09
半岛体育8月26日—30日,由四川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四川)—丹麦经贸合作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芬兰科技经贸合作对接会分别在丹麦哥本哈根、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五粮液作为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代表全程参与两场推介会,“香遇”北欧,积极融入四川省产业发展大局,持续提升中国白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中国白酒国际化步伐。
五粮液“香遇”北欧 以酒为媒搭建商贸互通、产业互融桥梁
五粮液诞生于天府之国,作为四川名片飘香北欧。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经济主引擎、富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投资新热土,在中国经济版图和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位势日益凸显。
此次四川省与芬兰、丹麦举行的合作对接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四川与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在科技、经贸、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是四川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具体举措,对四川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白酒是四川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川酒品质和美誉度,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围绕世界级目标,我们将加快打造世界级烈酒产区、世界级国际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矩阵,开展世界级营销推广活动,突破白酒出口壁垒等难题。”在不久前举行的四川省酒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酒作为中国酒业版图中的重要板块,理应在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打造上走在前列、蹚出新路。
五粮液作为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代表,先后亮相中国(四川)—丹麦经贸合作推介交流会和中国(四川)—芬兰科技经贸合作对接会,以美酒搭建起商贸互通、产业互融的桥梁。
活动现场,经典五粮液、九龙坛、紫气东来五粮液、五粮液熊猫造型酒、五粮液·和美四川等多款代表产品精彩亮相,在熊猫、变脸、蜀绣等元素的烘托下,尽显中国白酒魅力与天府之国风采,吸引了商贸代表和嘉宾关注。同时,五粮液以中华白酒文化为纽带,与世界“共融共鸣”,传递出五粮液品牌的“和美”理念与匠心精神。
芬兰科技经贸对接会上,五粮液以“科研创新,赋能和美酿造”为主题,向当地政府和企业介绍了白酒风味研究、窖泥微生物菌种、黄金酒度等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五粮液的科研专利和创新平台,在坚持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用科技赋能现代白酒产业,实现白酒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持续开展五粮液“和美”全球行 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
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和川酒领头羊正在不断加速布局“国际化”。
在丹麦、芬兰推介会活动期间,五粮液积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展现四川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品质,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文化大潮中,不断提升五粮液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美誉度。
同时,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环保总监李健带队开展了市场调研,走访当地经销商和零售渠道,深入了解当地酒水市场格局和消费者习俗等情况,为五粮液更好地服务北欧市场打好基础。此外,他还与芬兰工业中国办公室总经理阿里·哈马拉,就绿色发展、可持续生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据悉,本次随团参加丹麦、芬兰推介会活动,是继今年4月五粮液亮相中国(四川)—新西兰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智利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巴西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后,再次参与我省政府组织的重要对外经贸活动,以多元交流形式积极展示了中国白酒魅力。
除了随政府组团出访之外,自去年以来,五粮液还先后推出“和美全球行”主题活动,参与“川酒全球行”等重要活动。其文化交流和市场开拓的足迹已经覆盖了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多个重要国家和地区。
五粮液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以高瞻远瞩的格局与博纳百川的胸怀,坚定“走出去”的步伐,持续抢滩国际市场,通过创新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开拓合作空间,进一步完善和深度布局全球市场,持续提升中国白酒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文化、中国白酒文化更好地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民族品牌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半岛体育8月26日—30日,由四川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四川)—丹麦经贸合作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芬兰科技经贸合作对接会分别在丹麦哥本哈根、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五粮液作为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代表全程参与两场推介会,“香遇”北欧,积极融入四川省产业发展大局,持续提升中国白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中国白酒国际化步伐。
五粮液“香遇”北欧 以酒为媒搭建商贸互通、产业互融桥梁
五粮液诞生于天府之国,作为四川名片飘香北欧。
四川是中国西部的经济主引擎、富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投资新热土,在中国经济版图和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位势日益凸显。
此次四川省与芬兰、丹麦举行的合作对接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四川与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在科技、经贸、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是四川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具体举措,对四川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白酒是四川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川酒品质和美誉度,提高全球市场份额。“围绕世界级目标,我们将加快打造世界级烈酒产区、世界级国际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矩阵,开展世界级营销推广活动,突破白酒出口壁垒等难题。”在不久前举行的四川省酒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川酒作为中国酒业版图中的重要板块,理应在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打造上走在前列、蹚出新路。
五粮液作为四川省特色优势产业代表,先后亮相中国(四川)—丹麦经贸合作推介交流会和中国(四川)—芬兰科技经贸合作对接会,以美酒搭建起商贸互通、产业互融的桥梁。
活动现场,经典五粮液、九龙坛、紫气东来五粮液、五粮液熊猫造型酒、五粮液·和美四川等多款代表产品精彩亮相,在熊猫、变脸、蜀绣等元素的烘托下,尽显中国白酒魅力与天府之国风采,吸引了商贸代表和嘉宾关注。同时,五粮液以中华白酒文化为纽带,与世界“共融共鸣”,传递出五粮液品牌的“和美”理念与匠心精神。
芬兰科技经贸对接会上,五粮液以“科研创新,赋能和美酿造”为主题,向当地政府和企业介绍了白酒风味研究、窖泥微生物菌种、黄金酒度等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五粮液的科研专利和创新平台,在坚持传统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用科技赋能现代白酒产业,实现白酒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持续开展五粮液“和美”全球行 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
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和川酒领头羊正在不断加速布局“国际化”。
在丹麦、芬兰推介会活动期间,五粮液积极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展现四川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品质,同时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文化大潮中,不断提升五粮液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美誉度。
同时,五粮液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环保总监李健带队开展了市场调研,走访当地经销商和零售渠道,深入了解当地酒水市场格局和消费者习俗等情况,为五粮液更好地服务北欧市场打好基础。此外,他还与芬兰工业中国办公室总经理阿里·哈马拉,就绿色发展、可持续生产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据悉,本次随团参加丹麦、芬兰推介会活动,是继今年4月五粮液亮相中国(四川)—新西兰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智利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中国(四川)—巴西经贸文化推介交流会后,再次参与我省政府组织的重要对外经贸活动,以多元交流形式积极展示了中国白酒魅力。
除了随政府组团出访之外,自去年以来,五粮液还先后推出“和美全球行”主题活动,参与“川酒全球行”等重要活动。其文化交流和市场开拓的足迹已经覆盖了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多个重要国家和地区。
五粮液方面表示,公司将继续以高瞻远瞩的格局与博纳百川的胸怀,坚定“走出去”的步伐,持续抢滩国际市场,通过创新合作形式、深化合作内容、开拓合作空间,进一步完善和深度布局全球市场,持续提升中国白酒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文化、中国白酒文化更好地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和桥梁,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民族品牌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2024-09-09
半岛体育近日,多名做进口葡萄酒或洋酒的经销商告诉微酒记者:很多同行开始涉足白酒业务,原因各不相同。
这一现象是短期行为还是常态化的趋势?微酒记者进行了详细采访。
01、进口酒承压,“迫于生计”染白
受全球范围疫情影响,国内进口酒市场今年继续承压发展。从数据上看,啤酒、烈酒以及葡萄酒的进口量、进口额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是进口葡萄酒,1-5月的量额跌幅由前4个月的不足三成双双破“三”。
进口数据的持续下滑意味着国内消费总量的下降,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2019年到今年5月,国内进口商数量从6411家减少至不到3500家,部分进口商要么退出市场,要么依靠其他产品来提升利润率。这是他们选择做白酒的重要原因。”
做了十年威士忌的李林(化名)表示,由于国外疫情迟迟不到拐点,不少进口酒的报关时间被延长,有的还被销毁或退货,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损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和欧美国家贸易摩擦的持续升温,我国也对部分国家采取了反制措施。虽然目前酒类并不是反制的重点,但也不排除被牵连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林不得不将视野放在国产白酒身上,最终选择了成为今世缘的经销商。
除“迫于生计”外,微酒记者在多方采访后发现,葡萄酒商接触白酒业务的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1、满足来自团购客户的点单需求,提升客户黏度;
2、对终端供应型批发商来说,葡萄酒业务规模较小,可以用知名白酒来提升业务规模和体量;
3、对于品牌运营商、平台商来说,可借助知名白酒企强力的市场地推能力和费用投入来拓展自身线下渠道布点。
02、价格不透明高毛利,进口商“偏爱”酱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染白”进口商中,有一部分是因“酱香热”而接触白酒业务。
从业超过30年的南方某进口商万鑫(化名)表示:“2017-2018年,葡萄酒进口额从28亿美元微增到29亿美元,这是十多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我意识到进口酒的拐点到了,就开始关注酱香酒,并在近两年拿下了四、五个国内大品牌酱酒的代理权。”
无独有偶,一位在广东经营进口威士忌的经销商也选择了以酱酒产品来切入白酒市场。“威士忌的主要消费场景有限,而且我们这里办宴席经常是白红洋‘三中全会’,我也不排斥多做一款白酒产品。”
谈及自己以及身边朋友做酱酒的原因,上述经销商说了三点原因:
一是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在小圈子中流行,且具有价格不透明、高毛利的特点,适合葡萄酒的团购商通过人脉资源来变现;
二是酱酒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让进口商看到了商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酱香型白酒完成销售收入约1350亿元,实现利润约550亿元,均同比增长超过20%,以占全国7%的产能实现了20%的营收和42%的净利润。中泰证券研报显示,“酱酒热”仍在持续,不少酱酒企业仍在加大市场拓展和招商力度;
三是扩大规模的开发定制产品给了酒商更多机会。虽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头部企业的招商门槛越来越高,但酱香腰部梯队的企业对经销商依然抱有不小的热情。在很多人无望成为茅台、郎酒、习酒等企业经销商的情况下,他们转投腰部酱香酒企让整个酱酒市场更加红火。
酒到中国CEO张海啸告诉微酒记者:“除少数兼具资金、团队和渠道开拓能力的进口商能与大厂合作外,多数人还是通过去茅台镇定制一款酒,做贴牌产品来投入市场。其实白酒与葡萄酒的产品属性和运作逻辑是不同的,需要配备不同的团队、物流、指标以及销售,一般的葡萄酒商最多就只能在一个区域做单位团购,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03、红染白or白染红?多向渗透将成重要趋势
据微酒观察,事实上,不仅仅是葡萄酒商与白酒商在互相拓展品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都不再精专于某一种产品,而是跟随市场趋势与消费需要来寻求新产品,甚至是新兴品类。
成都朗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钦月认为,经销商扩展品类的动力来自于三点:
经销商在产业链的位置靠近下游(靠近消费者);
经销商的主营品类竞争激烈;
经销商扩展品类的边际效益/边际成本的比值。
肖钦月表示,“抛开个体差异,就目前行业的大环境而言,普遍性的渠道扁平化把大量的经销商‘挤’向了更靠近消费者的一端,同时也加剧了下游每一个环节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人才的大规模流动、现代渠道(连锁、平台类渠道)的成熟等因素持续降低了品类扩张的边际成本,又提升了品类扩展经销商的边际效益。”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经销商“红染白”、“白染红”或者向其他品类多向渗透是当下的重要趋势,甚至会是一个长期的现象。“这和精细化分工并不矛盾。未来的精细化分工可能不再是以品类来划分,而是更多的偏向以渠道来划分。”肖钦月如是说。
04、具体如何运作?难点在于找准最佳“生态位”
那么,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商应该怎样运营白酒呢?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团购型经销商:用分销甚至是“窜货”的方式,小规模、多品种的从现有经销商手中分货,降低资金压力,快速扩展SKU数,从而保障主流的流通名白酒都能覆盖,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渠道供应型的经销商:根据渠道本身的需求和现在的空缺来针对性的选品,用少数SKU做最大化规模和利润;厂商合作模式方面,有较高渠道费用的零售型渠道的供应商可能会直接和厂家合作来分摊费用压力。渠道费用较低的平台型渠道供应商可能会选择找大商分货或者窜货,来保障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平台商/运营商角色的经销商:选择一到两个流通大品牌,和厂家直接签约一级平台商/总代;或者联合厂家开发定制产品,共同开发市场。
肖钦月告诉记者,“这几种模式各有优劣,最大的难题反而是葡萄酒经销商未必能很快认清自己扩品类的核心动机,找准自己在白酒产业链里最佳的‘生态位’。比如小规模的团购商非要强求大厂一级总代的身份,结果在厂商博弈中被厂家压死又丢失了自身优势业务,或者连锁零售终端供应商贪图一时便宜而窜货,结果因供应链不稳而被厂家和终端联合‘收拾’。盲目追求高级别的签约或者超低的窜货价都可能导致资源不匹配,最终草草收场。”
半岛体育近日,多名做进口葡萄酒或洋酒的经销商告诉微酒记者:很多同行开始涉足白酒业务,原因各不相同。
这一现象是短期行为还是常态化的趋势?微酒记者进行了详细采访。
01、进口酒承压,“迫于生计”染白
受全球范围疫情影响,国内进口酒市场今年继续承压发展。从数据上看,啤酒、烈酒以及葡萄酒的进口量、进口额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是进口葡萄酒,1-5月的量额跌幅由前4个月的不足三成双双破“三”。
进口数据的持续下滑意味着国内消费总量的下降,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2019年到今年5月,国内进口商数量从6411家减少至不到3500家,部分进口商要么退出市场,要么依靠其他产品来提升利润率。这是他们选择做白酒的重要原因。”
做了十年威士忌的李林(化名)表示,由于国外疫情迟迟不到拐点,不少进口酒的报关时间被延长,有的还被销毁或退货,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损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和欧美国家贸易摩擦的持续升温,我国也对部分国家采取了反制措施。虽然目前酒类并不是反制的重点,但也不排除被牵连的可能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林不得不将视野放在国产白酒身上,最终选择了成为今世缘的经销商。
除“迫于生计”外,微酒记者在多方采访后发现,葡萄酒商接触白酒业务的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1、满足来自团购客户的点单需求,提升客户黏度;
2、对终端供应型批发商来说,葡萄酒业务规模较小,可以用知名白酒来提升业务规模和体量;
3、对于品牌运营商、平台商来说,可借助知名白酒企强力的市场地推能力和费用投入来拓展自身线下渠道布点。
02、价格不透明高毛利,进口商“偏爱”酱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染白”进口商中,有一部分是因“酱香热”而接触白酒业务。
从业超过30年的南方某进口商万鑫(化名)表示:“2017-2018年,葡萄酒进口额从28亿美元微增到29亿美元,这是十多年来首次个位数增长。我意识到进口酒的拐点到了,就开始关注酱香酒,并在近两年拿下了四、五个国内大品牌酱酒的代理权。”
无独有偶,一位在广东经营进口威士忌的经销商也选择了以酱酒产品来切入白酒市场。“威士忌的主要消费场景有限,而且我们这里办宴席经常是白红洋‘三中全会’,我也不排斥多做一款白酒产品。”
谈及自己以及身边朋友做酱酒的原因,上述经销商说了三点原因:
一是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在小圈子中流行,且具有价格不透明、高毛利的特点,适合葡萄酒的团购商通过人脉资源来变现;
二是酱酒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让进口商看到了商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酱香型白酒完成销售收入约1350亿元,实现利润约550亿元,均同比增长超过20%,以占全国7%的产能实现了20%的营收和42%的净利润。中泰证券研报显示,“酱酒热”仍在持续,不少酱酒企业仍在加大市场拓展和招商力度;
三是扩大规模的开发定制产品给了酒商更多机会。虽然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酒头部企业的招商门槛越来越高,但酱香腰部梯队的企业对经销商依然抱有不小的热情。在很多人无望成为茅台、郎酒、习酒等企业经销商的情况下,他们转投腰部酱香酒企让整个酱酒市场更加红火。
酒到中国CEO张海啸告诉微酒记者:“除少数兼具资金、团队和渠道开拓能力的进口商能与大厂合作外,多数人还是通过去茅台镇定制一款酒,做贴牌产品来投入市场。其实白酒与葡萄酒的产品属性和运作逻辑是不同的,需要配备不同的团队、物流、指标以及销售,一般的葡萄酒商最多就只能在一个区域做单位团购,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03、红染白or白染红?多向渗透将成重要趋势
据微酒观察,事实上,不仅仅是葡萄酒商与白酒商在互相拓展品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都不再精专于某一种产品,而是跟随市场趋势与消费需要来寻求新产品,甚至是新兴品类。
成都朗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钦月认为,经销商扩展品类的动力来自于三点:
经销商在产业链的位置靠近下游(靠近消费者);
经销商的主营品类竞争激烈;
经销商扩展品类的边际效益/边际成本的比值。
肖钦月表示,“抛开个体差异,就目前行业的大环境而言,普遍性的渠道扁平化把大量的经销商‘挤’向了更靠近消费者的一端,同时也加剧了下游每一个环节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人才的大规模流动、现代渠道(连锁、平台类渠道)的成熟等因素持续降低了品类扩张的边际成本,又提升了品类扩展经销商的边际效益。”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经销商“红染白”、“白染红”或者向其他品类多向渗透是当下的重要趋势,甚至会是一个长期的现象。“这和精细化分工并不矛盾。未来的精细化分工可能不再是以品类来划分,而是更多的偏向以渠道来划分。”肖钦月如是说。
04、具体如何运作?难点在于找准最佳“生态位”
那么,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商应该怎样运营白酒呢?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团购型经销商:用分销甚至是“窜货”的方式,小规模、多品种的从现有经销商手中分货,降低资金压力,快速扩展SKU数,从而保障主流的流通名白酒都能覆盖,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渠道供应型的经销商:根据渠道本身的需求和现在的空缺来针对性的选品,用少数SKU做最大化规模和利润;厂商合作模式方面,有较高渠道费用的零售型渠道的供应商可能会直接和厂家合作来分摊费用压力。渠道费用较低的平台型渠道供应商可能会选择找大商分货或者窜货,来保障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平台商/运营商角色的经销商:选择一到两个流通大品牌,和厂家直接签约一级平台商/总代;或者联合厂家开发定制产品,共同开发市场。
肖钦月告诉记者,“这几种模式各有优劣,最大的难题反而是葡萄酒经销商未必能很快认清自己扩品类的核心动机,找准自己在白酒产业链里最佳的‘生态位’。比如小规模的团购商非要强求大厂一级总代的身份,结果在厂商博弈中被厂家压死又丢失了自身优势业务,或者连锁零售终端供应商贪图一时便宜而窜货,结果因供应链不稳而被厂家和终端联合‘收拾’。盲目追求高级别的签约或者超低的窜货价都可能导致资源不匹配,最终草草收场。”
2024-09-09
半岛体育目前,A股与H股市场中的21家白酒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上半年财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述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477.27亿元,同比增长13.14%;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34亿元,同比增长13.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4.45亿元,同比增长25.47%。
虽然酒企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但从个体公司来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酒企及名酒企在应对行业调整时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缺乏品牌力的酒企则逐渐掉队。(证券日报)
半岛体育目前,A股与H股市场中的21家白酒上市公司均已披露上半年财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述公司合计实现营收2477.27亿元,同比增长13.14%;合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34亿元,同比增长13.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4.45亿元,同比增长25.47%。
虽然酒企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但从个体公司来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酒企及名酒企在应对行业调整时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缺乏品牌力的酒企则逐渐掉队。(证券日报)
半岛体育8月29日下午,白酒板块持续活跃,老白干酒午后触及涨停,古井贡酒、五粮液涨超4%,酒鬼酒、泸州老窖、舍得酒业、贵州茅台等纷纷上涨。
2024-09-02
半岛体育8月29日午间,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跌0.45%,深证成指涨1.03%,创业板指涨0.8%;北证50涨0.77%。半日下来,沪深两市成交额385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量629亿元;大盘资金净流出超18亿元。截至午盘,市场股票呈涨多跌少的态势,3954只股票上涨,1152只股票下跌。其中涨停股46只,跌停股2只。
板块方面,光伏设备、白酒、消费电子、BC电池、AI手机、固态电池、电子纸、智能穿戴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煤炭股、零售、房屋检测、免税店、新型城镇化、英伟达产业链等板块跌幅居前。
电子行业午前二次拉升,智动力、长信科技20cm涨停,捷邦科技涨逾12%,科森科技、日久光电等涨停。
光伏产业链爆发,九洲集团、艾罗能源、上能电气、昱能科技涨逾10%。
固态电池概念股反复活跃,鹏辉能源涨超19%,德尔股份涨超9%,三祥新材、翔丰华、当升科技等涨幅居前。
银行股大幅回调,厦门银行跌超7%,上海银行、农业银行跌超4%,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跌超3%。
低空经济概念股冲高,亿嘉和涨停,北方导航、振华风光涨逾6%。
英伟达产业链回调,中际旭创跌逾5%,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工业富联跟跌。
免税店概念股下挫,友好集团、王府井、武商集团跌逾3%,南宁百货跌逾2%。
热门个股方面,万丰奥威涨停,阳光能源涨超7%,五粮液涨超4%,深圳华强涨超3%;新易盛跌超7%。
半岛体育8月29日午间,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上证指数跌0.45%,深证成指涨1.03%,创业板指涨0.8%;北证50涨0.77%。半日下来,沪深两市成交额3854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量629亿元;大盘资金净流出超18亿元。截至午盘,市场股票呈涨多跌少的态势,3954只股票上涨,1152只股票下跌。其中涨停股46只,跌停股2只。
板块方面,光伏设备、白酒、消费电子、BC电池、AI手机、固态电池、电子纸、智能穿戴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煤炭股、零售、房屋检测、免税店、新型城镇化、英伟达产业链等板块跌幅居前。
电子行业午前二次拉升,智动力、长信科技20cm涨停,捷邦科技涨逾12%,科森科技、日久光电等涨停。
光伏产业链爆发,九洲集团、艾罗能源、上能电气、昱能科技涨逾10%。
固态电池概念股反复活跃,鹏辉能源涨超19%,德尔股份涨超9%,三祥新材、翔丰华、当升科技等涨幅居前。
银行股大幅回调,厦门银行跌超7%,上海银行、农业银行跌超4%,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跌超3%。
低空经济概念股冲高,亿嘉和涨停,北方导航、振华风光涨逾6%。
英伟达产业链回调,中际旭创跌逾5%,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工业富联跟跌。
免税店概念股下挫,友好集团、王府井、武商集团跌逾3%,南宁百货跌逾2%。
热门个股方面,万丰奥威涨停,阳光能源涨超7%,五粮液涨超4%,深圳华强涨超3%;新易盛跌超7%。